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地理類
政書類
職官類
別史類
目錄類
正史類
史評類
編年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儒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沐更衣索笔书偈从容而逝

 死心和尚黄冈贡生袁中甫也因遭坎壈削发于京
 师崇国寺萧方伯丁泰王同知袗与为禅侣公安
 宏道
兄弟招之作吴越游已而归爱大别山水遂卓
 锡焉于藏经阁后筑室一区以养母
 陈孝子江西人著麻衣孝服往来江 (第 8b 页)
 书存石首民家嘉靖中诏取数册去
 宝方住临湘至源寺有夙慧博通经典神宗召入禁
 中赐衣钵幡幢大藏经晚与 袁宏道
游甚敬礼之(以/)
 (上旧通志/)
 普实明一统志夔府人幼不茹荤九岁遇僧话即如
 宿契遂出俗从通禅 (第 26b 页)
 上伺攻灭之求别立县因割安陆东界为滠阳县
 凤栖阁在凤栖山唐建宋知军刘辟疆有记
 晴川阁在城东五里明建以崔颢句得名 明袁宏道
 
楚四楼咏引晴川阁与黄鹤楼分岸立尽会城之山
 川林薮朱门绣陌若为之设色者亦奇观也
 三山阁在县北远对三 (第 14a 页)
成追逐浮邱翁冥鸿杳
杳秋濛濛便欲与君饮一斗醉后拔剑砍取十二青芙蓉
  古荆篇             袁宏道

年年三月飞桃花楚王宫里度繁华云连蜀道三千里
柳拂江堤十万家丹楼绣幌巢飞燕青阁文窗起睡鸦
鸦归燕语等閒 (第 30a 页)
年者也昔僧见洛
阳宫殿以为彷佛忉利天宫第自然之与人力耳予于
此亦云
   东门护城堤记        袁宏道

公安治倚江江水齧岸者百有馀年至近岁遂割城之
半以予水议者画为三说以上一曰避勿与争道也将
尽撤其堂皇闾 (第 14a 页)
  洪光寺入石门古柏夹之人行道上苍翠扑衣可
数百步复折而上如是者凡十有一每登一折必
右俯木末左瞰绝壁壁皆甃石为之岁久若天造
柏从石罅出多类鬼工初登一二盘奇在柏稍上
诸山如螺髻自柏外见则又奇至七八盘山尽在
下精蓝名墅棋布绣错盘穷为山门甚精丽(天府广记)
香山一径幽遐青松夹道流泉下注朱阑上引依
岩为刹高杰整丽 (袁宏道
集) (第 15a 页)
  柰子

  长安客话韦公庄里许有柰子古树婆娑数亩春
时花开望之如雪三夏叶特繁密列坐其下烈日
不到 袁宏道
谓戒坛老松显灵宫柏城南柰子可
称卉木三绝 (第 18b 页)
为非此时
之急务修身救世无时非急务者此时为甚非万公
何足以知之哉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馀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
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
返廿二日天稍 …… (第 50b 页)
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
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游红螺崄记           袁宏道

  从葫芦棚而上磴始危天始狭从云会门而进山始
巧始纤水始怒卷石皆跃至铁锁湾险始酷从湾至
观音洞久而旋 (第 51b 页)
  山空径叶深来宿翠微岭苍烟笼数星澹月落孤境
树根蛩鸣长云间鹊巢冷梵静磬声中天汉横白影

  游满井            袁宏道

  出东门子城古道三五折破石蹶荒丘云是故元碣
烧柳发柔条卧槎吐红节石沟注涓水寒鉴写空洁
燕女竞游骖罗 …… (第 24a 页)
  北风瑟瑟边马鸣君今弃我何远行阴山雪花大如
掌黄云出没单于营万里龙沙那可见将军大小七
十战捷书奏入建章宫寄我云中一枝箭

  游北城临水诸寺至德胜桥水轩  袁宏道


  西山去城三十里紫巘青逻见湖底一泓寒水半庭
莎赚得白云到城里茭叶浓浓遮雉朵野客登堂如
登舸稻花水渍 (第 58b 页)
也凡山以草木
胜而覆釜童然一山无尺荫寸菁环山一石圆若
苍璧赤若丹砂云霞烟雨晓夕万变诚湘南之杰
出者也 袁中郎
云华山表里纯骨天水烟雪杂然
缀壁为古今伟观惜兹山限于僻壤不获与名山 (第 35b 页)
  (有七/尖)乌喙峰(在永宁县南三十/五里状如乌喙)卢鸿岩(在登封县/东二十里)
  (唐处士卢鸿乙读书处 明袁宏道
诗百尺烟中紫/翠分水光摇日雪纷纷长风碎曳千年石飞雨斜)
  (侵半壁云涧底有人穿洞出山间投砾隔/村闻 (第 39a 页)
 (片月升银汉孤亭俯石淙朅来探胜迹聊复洗尘/容浪转开珠蚌涛惊走玉龙旅怀时一放散步伴)
  (吟/筇) 袁宏道
登苏门山泛舟百泉(食罢共城饭来观/泌水泉废桥穿竹)
  (屿小舫载茶烟方外青溪寺人间/好畤田那能营二 (第 13a 页)
(灿像赞云看破芭蕉拄杖子等閒彻骨露风流有时摇/动龟毛拂直得虚空笑点头盖本色衲子语长安客话)
(原 袁宏道
崇国寺游记自崇国寺僧引观姚少师像像/赞皆本色衲子语少师 题也过番僧舍观曼殊诸大)
(士变像蓝面猪首 …… (第 9b 页)
茶为国宝市物皆用之黄白金反滞不得行国无)
(稻所食皆麦菽数十里一君如中国之郡邑然僻陋俭/苦之乡也 袁中郎
集 以上二条原在北城今移改) (第 9b 页)
(长安/客话)
原望湖亭不作于龙潭而作于裂帛湖上真无识也 (袁/中)
(郎/
集)
原裂帛从玉泉山根出溢而为渠依山瞰泉为昭化寺
基今已废其邻为史园正泉所出也(珂雪/斋稿)
原裂帛 (第 36a 页)
  (臣/)等谨按流憩亭今无考

原香山一径幽遐青松夹道流泉下注朱阑上引依岩
为刹高杰整丽独是作者骋象马之雄图乏丘壑之妙
思数十年后金碧蚀于蛛丝阶砌隐于苔藓游人渐稀
树木渐老则兹山之胜当倍于今日矣 (袁中/郎
集)
原香山门径宽博乔木夹道流泉界之依山污隆以为
殿宇殿前古松二株虬龙诘曲左来青轩如衫袖忽开
尽见原 (第 20a 页)
  壁有陈奕禧书徐渭画鹤赋
原韦公庄寺馆俱新整而临流一亭尤为游屐所凑隔
里许有柰子古树婆娑数亩春时花开望之如雪三夏
叶特繁密列坐其下烈日不到公安 袁宏道
尝谓戒坛 (第 8b 页)
  (臣/)等谨按张氏园今无考
原惠安伯张元善园中牡丹自言经营四十馀年筋力
半疲于此花自篱落至门屏无非牡丹也最后一空亭
周遭皆芍药密如韭畦约有十万馀本 (袁中/郎
集) (第 17a 页)
  度桥为
倚虹堂由此溯长河为
乐善园皆详

苑囿门
增高梁桥在西直门西半里跨高梁河(一大清/ 统志)
原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流洞见沙石佛舍傍水
结搆精密朱户粉垣隐见林中者不可悉数(珂雪/斋集)
原水从玉泉来三十里至桥下夹岸高柳丝垂到水绿
树绀宇酒旗亭台广亩小池荫爽交匝岁清明日都人
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浴佛日重午游亦如
(帝京景/物略)

(增 袁宏道
高梁桥诗是节是祇园会欢同曲水池嬉童/歌串乱天女鬘华随 树皆停盖无波不泛卮鱼龙与)
(角觗乐事看人为 (第 7b 页)
袁中郎
集经雪残叶犹恋树山水/原陆启浤高梁桥 冬郊未)
(入高梁淙淙桥下度万物静相忘豁然领奇悟及此见 …… (第 7b 页)
  化中建当是重修
增高梁桥堤北数十里大抵皆别业僧寺低昂疏簇绿
树渐远间以水田界如云脚下空距桥可三里为极乐

寺址寺天启初年犹未毁也门外古柳殿前古松寺左
国花堂牡丹西山入座涧水入厨神庙四十年间士大
夫多暇数游寺轮蹄无虚日 袁中郎
黄思立云小似
钱唐西湖然(帝京景/物略)
增极乐寺西有灵通观云林寺(五城寺/院册)
  (臣/)等谨 (第 11b 页)
  详见下卷
(原由广慧庵遥望山椒丹楼缥纱询知为曹家楼楼距/山巅下临石洞右折百步为翠岩庵更上即中峰庵矣)
(原长安可游记宏敞而具山林之致门有渠天雨则山/ 翠岩寺不甚)
(巅飞流直走原麓利后石路百级有禅院四周皆茂树/有泉甚清可煮茗 珂雪斋集)
(原朱国祚中峰晚望诗望中官丙舍即花宫松柏林前/梵磬风试上精庐高处 楼台金碧夕阳中 介石斋)
(集胡应麟宿翠岩寺诗/原) (乱峰遥策杖零露几沾衣客/)
(列青霞馆云生白石扉寺寒山鸟下钟定水萤飞为爱/西窗宿枭声出翠微 少□山房集)

原门头村去郊西八里许以其地为西山门径故名(燕/都)
(游览/志)
  (臣/)等谨按门头村在今
静宜园东南二里许
(原 袁宏道
诗人踏青犹记出青门先问门头第几/村旧日把杯 已往雏莺新柳暗伤神 中郎集)
增门头村有朝阳庵十方院 (第 15b 页)
猿亦死是时七月初寒肌生粟子引指人人/危回家面面思归来问僮仆髭须白馀几破网取珊瑚)
(拚命竞奇傀 袁中郎
集)
原千像寺唐开元间寺也寺后半里一石纵二丈广丈
有五尺一人推之则动众人推之则不动(帝京景/物略) (第 25b 页)